問題一:Chroma Key的背景就去布市隨面買一塊就好了!
我認為:
- 有綠Key、有藍Key,要注意前面的主體,不可以與背景顏色相近、不可反光。
- 背景不要有縫線、褶痕,與主體重疊,容易造成Key不乾淨的線條,必須用手動消除。
- 背景最好比前景光圈少半檔或一檔,主體亮可以避免Key布的顏色反射到主體上。
- Key背景可以做追蹤記號,但是不可跟主體重疊。
- 不用紅色Key是因為膚色中有大量的紅(也可以用黑、白做Key,但是後期工程浩大)。
- 那種綠、藍?100%綠、100%藍~不綠不藍,自找麻煩。
問題二:這個後期修~
我認為:
- 講這話的人要幫忙盯後期喔!
- 後期修要多花錢耶
- 多出來的後期工作,是不是有班?
問題三:先拍再說,後期再來想辦法
我認為:
- 一個好的片子,通常都有精密的設計與拍攝計畫
- 後期製作的執行度,往往與製作設計有相伴關係
- 拍攝人員與後製人員對談,相互之間都會成長
- 把問題往後丟,辛苦的還是自己
問題四:最好的攝影機
我認為:
- 決定在腳本需要的影像調性,電影感?日本明亮感?都取決於對於影片的設定
- 500萬畫素的iPhone都有人拿來拍電影了,還有什麼不可能?
- 攝影機的好壞跟熟悉它的規格與功能成正比
問題五:AVI與QuickTime
我認為:
- 當然是QuickTime強,如果我的資訊沒錯的話,微軟1997年以後就沒有更新AVI了
- QuickTime支援格式眾多,有專業級的編碼
- QuickTime與低、中、高階的其他軟體銜接順暢,已經列為工業標準
問題六:轉檔很耗時間
我認為:
- 轉檔可以大幅減輕剪接電腦負擔
- 用原生檔案剪接,Render時間不會少於轉檔
- 經過設計的轉檔流程,可以大幅減少硬碟容量、算圖時間,而且不影響最後輸出品質
問題七:備份
我認為:
- 極其重要!與其事後花大錢修檔案,不如早先花點時間備份
- 每一台電腦都有可能壞掉
- 別人把你的檔案弄丟了,再怎麼跟客戶解釋都是負面的
- 硬碟很便宜
問題八:Uncompress 8 bit、10bit無壓縮檔案
我認為:
- 真的有夠厲害,但是跑得動的機器沒幾台
- 現代的壓縮技術已非吳下阿蒙,壓縮比高、畫質好
- 雖然是無壓縮格式,也是一樣有色差
- 善用專業級壓縮格式,甚至比無壓縮更有製作效率
問題九:PC?還是Mac?
我認為:
- Mac出廠前都有校色,無論哪種機型的顏色都統一
- 比較多時間在用軟體,而不是在修電腦、重灌
- PC零件複雜,很難斷定問題出在那一端,Mac相對簡單、穩定
- Mac OS可以完全釋放QuickTime的威力
問題十:英文版?中文版?
我認為:
- 當然是英文版,軟體改版才不會找不到選單功能
- 英文版的排列按照字母,容易找、不花腦筋
- 怕看不懂英文,那就把英文選單當做圖像背起來
- 看懂英文版,也就看得懂國外的討論區啦
拉拉雜雜說了一堆,或許不是很完善,也歡迎大家指正。在台灣做影片製作很辛苦,很希望大家都可以把工作當做遊戲,大家玩在一起。雖然當不了大富豪,至少做得很開心~開心最重要了。加油吧!同學們~
3 意見:
完全同意你的說法,特別是第九點。
總言之用Mac來做專業的事情就是最好。
大部分啦~
3D動畫還是PC資源比較多,Flame是跑在Linux上,所以要說『最好』...也不一定恰當,還是要看工作的性質。
我比較偏好現在的Mac來做東西,那是我個人的偏好...XD
檔案拍攝,用檔案作業不會LOSE.也是問題。
每種檔案CODE都不一樣,只要轉換就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畫質減損.
但現在家用等級拍的h.264 等,是不可直接編輯的格式,需要轉換才能剪.
最好笑的是,很多人認為一小時只要20G的5D2檔,轉成Prores(HQ)一小時120G,叫"壓縮"
所以,這一條也可以加進來。
張貼留言